发表时间:2017-03-23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出现,2016年制造业发生一新变化,工厂机器换人,设备互联化,生产智能化等创新实践给传统产业带来了良好的启示。同时给自动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一些控制厂商利用物联网技术改进他们的产品,同时研发一些新的技术,那么2017年的自动化行业将会有哪些趋势?
发表时间:2017-03-21
3月17日,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携手德国著名工业企业博世,发布《借鉴德国工业4.0,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报告称,中国制造业整体尚处于由工业2.0向工业3.0过渡的阶段。
发表时间:2017-03-21
我国制造业虽取得巨大进步,但从横向看,与西方制造强国的差距仍然较大,总体上还处于世界制造业中下游水平,大而不强、量高质低、产能过剩、效率低下等特征明显。工业产品结构上,低端供给严重过剩,高端供给严重不足。从问题成因看,除基础创新能力不足外,与工匠精神缺失、大国工匠数量不足也有很大关系。
发表时间:2017-03-21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发表时间:2017-03-21
工业4.0一词是指数字技术领域中几个主要的创新结合,目前正逐步迈向成熟,对能源和制造业的转变起着很大作用。这些技术包括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云计算;物联网;数据采集和分析;数字建造(包括3D打印);软件即服务以及其他新的营销模式;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
发表时间:2017-03-20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出路在创新,要使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主要动力,实现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3月19日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年会第三单元 “中国制造2025与推进结构性改革”上这样表示。
发表时间:2017-03-20
3月18日下午,特斯拉汽车公司全球总裁乔·麦克尼尔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的”从新技术革命到新产业革命“分会上建议:在新技术带来的产业革命中不要太强调工作上的风险,劳动力会转移进入到新技术创造的全新领域之中。
发表时间:2017-03-20
工业4.0就是“互联网+制造”,是由德国推出的一个概念。在美国叫“工业互联网”,我国叫“中国制造2025”。这三者本质内容是一致的,都指向一个核心,就是智能制造。
发表时间:2017-03-20
3月17日下午,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第18届年会预热会议工业4.0课题发布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博世集团联合发布《借鉴德国工业4.0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报告。
发表时间:2017-03-17
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自动化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出现井喷。
发表时间:2017-03-17
工业4.0概念在中国被炒得火热。相比之下,它的创造者德国人却并不热衷于提这个概念。
发表时间:2017-03-17
对于中国的传统制造业而言,转型实际上是将传统的工厂从2.0、3.0转型到4.0的工厂,整个生产形态上,从大规模生产,转向个性化定制。实际上整个生产的过程更加柔性化、个性化、定制化。这是工业4.0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发表时间:2017-03-17
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根基所在。近日,工信部发文称,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着力振兴实体经济。那么,应如何看待传统的中国制造业?中国“智”造难在哪里?如何从中国制造转型中国“智”造?
发表时间:2017-03-16
我国制造业发展到现在,面临的根本问题是自主创新能力还显薄弱,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关键装备、核心零部件和基础软件还依赖进口和外资企业;对新兴技术和产业领域全球竞争制高点的掌控不够,支撑产业升级的技术储备明显不足;创新资源协同运作不畅,技术创新链条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问题;等等。这意味着我国虽是工业大国,但还不是工业强国。
发表时间:2017-03-16
在2016年的汉诺威工博会上,参展商通过以实物或者模型的形式向参观者呈现数字化工业的百余项实际应用。今年的展会上,将会有400余项的工业4.0解决方案被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