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6-10-26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发布2016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重点项目指南的通知》,决定组织实施2016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重点项目,围绕《中国制造2025》年度任务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年度中心工作,主要支持产业共性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及设施、重点领域关键问题解决方案两个方面共18个重点任务。
发表时间:2016-10-25
技术标准是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纽带和催化剂。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逐步提升,标准化工作经过20多年努力,取得了飞跃。然而,一些新兴产业面临技术标准更新慢、制定难等诸多问题,制约了一些行业发展及其市场应用。
发表时间:2016-10-25
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关系微妙 主流是工业自动化,关于智能制造的逻辑,有很多角度,包括智能制造与快速反应;智能制造与人关于智能制造的逻辑,有很多角度,包括智能制造与快速反应;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
发表时间:2016-10-25
定制化时代已至,中国工业4.0之路势在必行:在追求“定制化”、“个性化”产品的时代下,工业4.0应运而生。人口红利不再,劳动力成本上升掣肘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推进智能制造、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发展工业4.0成为我国的不二选择。
发表时间:2016-10-24
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了一个趋势,很多国家都已经将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解放劳动力、增加生产效率作为未来的科技发展方向之一。那么目前世界上的工业机器人市场的现状是什么样的呢?有什么样的潜力与可能性?
发表时间:2016-10-24
当前,智能制造领域跨国企业不断加快跨界合作与资本并购,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物联网等领域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商业模式与服务的持续创新重构,加速推动了传统产业变革与新兴产业崛起。
发表时间:2016-10-24
对于机器人这一引领产业革命的颠覆性技术,世界多国纷纷将其列为国家计划进行重点规划和部署。中国也在加速布局,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确立了清晰的产业目标 ……
发表时间:2016-10-24
2016年11 月2 日,工控自动化领域的年度盛事--2016全球自动化和制造主题峰会(Global Automation & Manufacturing Summit China,简称"GAMS") 将在上海o金古源豪生大酒店隆重举行。今年的会议将以"智能制造最佳实践"为主题,通过现实世界的应用案例,探讨企业如何应用智能制造理念和技术来部署面向各个不同行业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来更好的实现智能制造,为中国工控和自动化领域奉上一场年度盛宴。
发表时间:2016-10-21
近年来,随着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工业革命深入发展,以及“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与“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颁布实施,工业大数据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里分享一下我们的思考与实践。
发表时间:2016-10-21
金融危机以后,美国提出了再工业化,以期重塑美国制造业体系,夺回制造业竞争力;德国也在思考如何能保持强大的工业优势,继续引领世界工业的方向;我国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然成为世界大国、制造大国、网络大国,但是我们还要走向世界强国。
发表时间:2016-10-20
《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网络安全》系列标准从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的不同网络层次和组成部分规定了网络安全的检测、评估、防护和管理等要求,为工控系统的设计方、设备生产商、系统集成商、工程公司、用户、资产所有人及评估认证机构等提供了可操作的工控安全标准。
发表时间:2016-10-20
一年前,我国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这一未来10年引领制造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和未来30年实现制造强国梦想的纲领性文件,全面开启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之路。《中国制造2025》实施一周年初见成效,但建设制造业强国任务艰巨繁重。
发表时间:2016-10-20
本文搜罗了1997-2016的20年间世界各主要工业大国,即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欧盟及德国6个国家/组织的机器人方向专利申请情况。
发表时间:2016-10-19
当美国大选乱成一锅粥的时候,不是所有的智者,都关心到底谁胜选。他们只需要一位制造业总统“President Manufacturing"。 由美国制造业智库MForesight举办的高峰论坛“美国新制造时刻”(America’s New Manufacturing Moment)九月底在华盛顿特区召开,前瞻性地讨论了振兴美国制造业的途径和方法。不管川普还是希拉里当选,对组织方而言都是一个结果:必须赢得下一届总统,对于美国制造业的关注和支持。
发表时间:2016-10-19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一些担心失业的英格兰纺织工人曾抗议纺织机的使用,但这并没有阻止纺织生产业机械化的进程。如果未来机器人注定还要和大学生抢“饭碗”,高校难道就只能袖手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