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6-04-07
大数据的成长路径一定是个长期成长过程,实用分析工具与先进分析理念,真正释放数字化分析的力量,由人类轨迹产生的数据,与机器自动产生的数据得出洞见,从管理决策推导运营方案,最终实现数据价值提升。
发表时间:2016-04-07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一个充满传统色彩的词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发代表委员们热议。他们认为,弘扬“工匠精神”将带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发表时间:2016-04-07
4月6日从工信部获悉,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近日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引导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发表时间:2016-04-07
德国制造业是世界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之一,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德国在创新性制造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以及复杂工业过程管理的专业性。德国拥有强大的机器和设备制造业,在信息技术领域表现出很高的水平和能力,在嵌入式系统和自动化工程方面也颇有建树,这些因素共同奠定了德国在制造工程行业中的领军地位。
发表时间:2016-04-07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有“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之称。建设制造业强国,核心是创新,根本是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和科技研发的高地,高校责无旁贷、大有可为,理当成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宏伟蓝图的强力推进器。
发表时间:2016-04-07
工业4.0九大新技术包括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工业大数据、工业机器人、3D打印、知识工作自动化、工业网络安全、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这九大新技术将会产生无数商机。
发表时间:2016-04-07
“我们要打一场制造业的‘攻坚战’,用先进标准倒逼‘中国制造’升级。”李克强总理在4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当天会议决定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李克强说,坚持标准引领,建设制造强国,是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善供给、扩大需求,促进产品产业迈向中高端。
发表时间:2016-04-07
“政府针对制造业的每项战略,都是基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而提出的。要判断这些战略能否真正落实,主要取决于下游厂商能不能向上做好,而不是上游厂商能否向下做。很多情况下,没有下游厂商有力支撑的战略,很难付诸实践。” 当记者问到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纲要将会给国内各制造领域带来怎样的影响时,魏德米勒亚太区装置制造行业事业部总监苗永帅先生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发表时间:2016-04-06
在大时代的洪流之中,当我们觉察到即将引发一场巨大变革的前兆时,我们投的是撬动这场变革的杠杆,投的是那个支点。这就是我们的投资逻辑。
发表时间:2016-04-06
当前大热的德国“工业4.0”、美国“重振制造业计划”、日本“再兴战略”,以及我国的“中国制造2025”等,无一不表明各国政府重新认识到制造业的重要性。与当初“工业化”不同的是,“再工业化”的着眼点是先进制造技术,瞄准的是高端制造,谋求的是产业结构高级化。
发表时间:2016-04-06
对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有人认为就是要放弃传统产业,转而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对此,分析人士认为,新兴产业固然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中国制造水平的方式,但传统产业本身也可以做大做强,满足消费者需求。
发表时间:2016-04-05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推动高精密减速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及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自主化,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商用。在政策催热下,两年内中国本土机器人厂商猛增至近千家,但主要扎堆中低端、核心技术严重匮乏。
发表时间:2016-04-05
历经多年发展,我国制造业体系完整、门类齐全、规模庞大,互联网产业创新活跃、资源富集、优势突出,制造业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转型升级具备坚实基础。总结发展实践,探索融合路径,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施‘互联网+’行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总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统筹推进,对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发表时间:2016-04-05
科技的进步在很多的时候总会超出我们的想象,试想如果未来我们一个人拥有的电脑设备超过现在全球现在计算能力的总和,一个人产生的数据量超过现在全球数据量的总和,甚至你的宠物小狗产生的信息量都超过现在全球数据量的总和,世界会发生什么呢?那就取决于你的想象力了。
发表时间:2016-04-01
智慧工厂是打造“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和供应链协同服务产业集群”的终极目标,以实现:(1)生产过程横向集成;(2)生产过程纵向集成;(3)产品全生命周期点对点信息集成。